宇宙终极理论的候选者——“二粒三构”理论

         “二粒三构”理论  ——探求宇宙的终极理论            作者  吴东敏

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会满足现状,而且会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着人间和宇宙的真理。

人们相信宇宙的现象虽然非常复杂,但宇宙的本质应该是非常简单。数千年的探求历史表明,科学家总是把复杂的事件分解成简单的事件来认识,找出宇宙的运行规律为人类所用。

2400余年前,伟大的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创造了“原子论”,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它们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消灭;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与分离。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形式上是多样的;一切物体的不同,都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数量,形状,排列上的不同造成的。

又一位伟大的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科学家,“地心说”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的物质由水,气,火,土四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地心说”这种宇宙论延续了2000年,直到伽利略望远镜对4颗绕木星转动的卫星观测后,才最后宣布结束。

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1918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安德森发现“正电子”。认为构成地球物质的终极粒子已经找到,但好景不长;在高能物理的实验中,人们又先后发现多种粒子,大部分属于不稳定,短寿命的粒子。科学家发现,电子,核子与许多短寿命的“中间粒子”都不是宇宙的终极粒子。

20世纪30年代以后,各种加速器,对撞机,探测设备的研制和不断改进,为寻找宇宙终极粒子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反复多次砸开砸碎原子核与电子,产生各种各样不同形状,不同尺度,不同质量的碎片,颗粒,粉尘,烟雾;把它们分别命名为36种夸克,12种轻子等有质量的物质粒子,14种大部分没有质量非常“神秘”的玻色子,其品名可能会超过62种达数百种之多。重要的是砸开它们能看到什么?说明什么?让人们相信什么?这是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理论物理学家希望找到一种宇宙的终极理论,能告诉人们宇宙的一切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几十年反复的努力,终于制造出一种宇宙终极理论的候选者——M理论。它建立在量子理论基础上,包含十一维时空的超对称的引力理论和各种超弦理论在内的“神秘”理论。

宇宙的终极理论应该是十分严谨而且包罗万象的唯物主义理论物理体系。它是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它必须能够经受来自各方面的严格质疑而坚不可摧;能够经受长时间无数次观测实验的严格考验而持续挺立;它不但能解释有史以来所有的物理难题,还能显示它对未被发现的现象和规律有先见之明。

一种理论必须建立在另一种理论或观测或实验的基础上。以哲学为依托,贯穿在整套理论之中。而不是“哲学已死”,任意编造。物质结构的形成与运动,都要说明力学原因。在使用“可以看成;耦合到;衰变成;推导出;吸附;逃逸”之类词语时要问明原因。作为理论基石,支柱不能有二次假设。

提出问题进行对照鉴别是一种好的方法。宇宙的终极理论必须包括:

1,建立终极粒子模型(点模型或非点模型),性质及其相互作用力的理论;

2,在认定的科学定律,公理的约束下,阐述由终极粒子演化而成的各种相应结构的模型性质,相互作用,演化规律;

3,建立电子,正电子,质子,中子的结构模型,表述其质量,电荷,自旋,稳定性等各方面性质;

4,阐述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的本质;表述其力度力程;举例说明。

5,阐述光的本性,磁的本性,热的本性,电的本性;

6,阐述各种场的本质,各种波的本质;

7,阐述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的运行规律;

8,阐述核能的本质;

9,表述各类天体的结构和成因;

10,推算各种天体系统的形成运行演化规律;

11,预言大尺度宇宙各种结构的形成,演化趋势;

12,提出宇宙起源,结局等使人类能够合理理解的宇观演化理论。

13,其它……

 

本着上述宗旨,本人提出“二粒三构”理论作为对M理论的挑战。

 

一,两种基本粒子假设

1,基本物质粒子——光子

基本的不可再分的暗物质粒子;携带极微量的负电;荷质比极大;密度极高,                                                   约为1亿吨/立方厘米;直径尺度约为10^-21m

2,基本反物质粒子——以太

基本的不可再分的暗物质粒子;携带极微量的正电;荷质比不大;密度极高,约为1亿吨/立方厘米;尺度约为光子尺度的1/1001/1000之间。

3,基本粒子携带的质量与电量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高温,高压,低温,真空)永远不变。

4,把两种粒子视为粒子与反粒子是考虑粒子携带的电荷性质相反和粒子物理学家的命名习惯来决定。

5,两种基本粒子都是刚性粒子,不具有弹性。任何高密度天体的密度不能大于基本粒子的密度。

6,宇宙中不存在第三种中性的,即既不是物质,又不是反物质的基本粒子。

二,制约宇宙的两条方程

1,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  F=Gm1m2/r^2

2,静电力定律(库仑定律):  F=kQ1Q2/r^2

3,万有引力和库仑引力是一切物质结构形成的动力。

库仑斥力和库仑引力是物质具有能量的源泉。

4,物质具有质量与能量。质量的自聚性与能量的离散性是物质的基本特性。物      质的质量与能量的自我作用产生的力偶是物质具有自旋(粒子)或自转(天体)的动力。

5,万有引力是物质的质量具有自聚性的动力;但它不能改变物质由位置与速度决定的能量。(如:能够使势能变成动能,总能量不变。)

6,库仑斥力是物质的能量具有离散性的动力;它能改变物质由位置与速度决定的能量。(如:势能与动能的同时增加。)

7,万有引力与库仑力是宇宙上一切力的起源;它们永远不能统一成为一个力。只有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主导和制约宇宙物质的运动与演化。

8,电磁力由库仑力和牛顿引力衍生出来。电场力是库仑力;磁场力是运动中的以太链之间的万有引力;电磁力的实质是库仑力与万有引力的合力。

9,强核力的本质是一个核子表面的电子与另一个核子表面的反电子之间的库仑引力。由于电子尺度约为核子尺度的1/12,根据平方反比律,核力较核子的库仑力约大12^2=144倍。

10,弱核力的本质是核子内的反电子内部电磁以太粒子之间的万有引力与库仑斥力的合力。

 

三,三种基本物质结构

基本的物质结构有三种形式:光子与光子;光子与以太;以太与以太。宇宙中所有的物质结构都是它们的衍生品。

1,光子与光子的结构有两种:

(a) 光子链结构;在充满以太结构的空间里,一群或一团光子由于库仑斥力,处于待辐射状态,一个光子找到出路以后,其它光子紧跟尾随,排列成一串光子链结构开始辐射。

(b) 电子;约由100亿亿个光粒子依靠以太粒子作媒介子粘结而成。光辐射到没有以太(绝对真空)没有温度(绝对0度)的空间区域里,光子链结构开始散架,形成光子云,光子云凝结成电子。

2,光子与以太的结构有三种:

(a) 光子吸附了较多的以太粒子形成“光子—以太粒子球”,呈正电性,称为正电磁以太简称正以太。

(b) 光子吸附了较少的以太粒子形成“光子—以太粒子球”,呈负电性,称为负电磁以太简称负以太。

(c) 光子吸附正常数量的以太粒子形成“光子—以太粒子球”,呈电中性,称为中性电磁以太简称中以太或称中微子。多个中微子靠万有引力聚合在一起形成重中微子,重中微子有多种“味”。

(d) 在深低温的条件下,许多(约数10亿亿个)正以太粒子聚合形成反电子(正电子)。正电子在撞击或高温振动(核反应)下,容易衰变成电磁以太。

(e) 正以太粒子在导线中形成的气体是主要的电流物质,通常导线中电流的本质是正以太气体在流动。中以太是导线中的电阻物质。

(f) 四种以太(正以太,负以太,中以太,质量以太粒子)的混合物在空间中通常处于无序的热振动状态,温度的高低标志以太混合物振动激烈的程度。

(g) 四种以太混合物形成的结构是电场,磁场,电磁场,引力场的场物质。以太混合物的有序运动(转动或平动)形成磁,旋转角动量的大小标志磁场强度。

(h) 负以太是核电场(正电场)的主要物质;核外空间中存在的浓度很低;如果某处大量出现负以太,会表现出静电现象或雷电现象。

(i) 在特殊条件下,多个电磁以太的不同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微观粒子。

(j) 三种电磁以太都可以在激烈振动下或者受强烈挤压下会失去表面吸附的质量以太粒子而发光。自然界一部分发光现象属于电磁以太解体发光。一部分发光现象属于电子解体发光和电磁以太解体发光两种混合发光。核能的本质是电子解体的辐射与激烈的体积膨胀(携带负电的光子相斥现象)具有的能量。

(k) 以太物质是恒星燃烧形成的产物,质量以太泡沫与正以太,中以太的混合物是太阳风的主要成分。它们构成空间的正电场(太阳指向地球)与空间磁场。

(l) 空间中存在的三种电磁以太(正以太,负以太,中以太)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如,下雨或自由落体运动,以太链收缩,会使负以太,中以太变为正以太,使物质携带正电;经阳光,紫外线,X射线长时间照射,会使正以太,中以太变为负以太,使物质携带负电。导线在深低温的条件下,其中的中以太吸附质量以太变为正以太,使导线成为超导体。金属导线温度升高时,少许正以太粒子振动加剧,失去部分质量以太粒子后变为中以太,使电阻增大,所以金属导线都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特性。等等。

3,以太与以太结构:

(a) 以太粒子与以太粒子分开时,无任何相互作用,如同处于不同城市的两个陌生人,无引力斥力可言。此为超距作用不存在。

(b) 以太粒子与以太粒子直接接触时显示极微弱的引力,一个以太粒子可以在另一以太粒子表面滑动。以太粒子的荷质比很小,不自旋,通常处于无序的热振动状态。

(c) 在星系空间内部,恒星数量很大,以太物质分布密度较高,以太混合物形成环状结构;环链状结构;泡沫状结构;泡沫链状结构。

(d) 在星系际空间中,没有恒星而且空间尺度大,以太物质只能来自星系内部以太的扩散运动,所以以太物质分布密度低。形成以太的链状结构;网状结构;网链状结构。

(e) 以太物质在空间中的各种结构是可以拉伸和压缩的弹性结构。它充满宇宙空间(遥远的宇宙空洞除外),把宇宙万物连在一起。当然包括把每个人的视网膜联系在一起。

(f) 以太物质是传递引力,磁力,电力,电磁波,热振动的媒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引力作用最多容纳大约10万亿条以太泡沫链的相互作用。

(g) 以太结构也存在于原子,电子,质子,中子及其它粒子与反粒子的内部。以太结构在空间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物质内部与周围多而密,外部空间少而稀。

(h) 以太结构都不稳定,容易断裂和重组,而且重组的速度非常快,断裂与重组几乎是同时的。

四,“二粒三构”理论的意义

二粒三构理论是以两种基本粒子两条方程为基石,三种基本物质结构为支柱建立起来的十分严密的宇宙终极理论。

二粒三构理论可以把一切有质量的粒子(没有质量没有电荷自旋为012的玻色子除外)的模型,性质,稳定性预言出来;把各种天体,天体系统,星云的粗略结构,性质,来龙去脉预言出来;把宇宙演化的宏观规律预言出来。在已知被证实的科学定律的范围内告诉人们:我们从何而来?为什么会站在这里?向何处去?

二粒三构理论告诉人们,宇宙是简单的。近代物理400年以来的许多难题原来都是简单的问题。可以参见本人编著的《宇宙的真谛》一书。

本理论只有两个粒子的假设,否定它们只需要几次甚至一次事例就可以,敬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提出质疑;如果证实它们的存在,则须接受长时间无数次的考验。欢迎科学工作者把你们认为重要的宇宙难题提出来共同讨论,深表感谢!

 

吴东敏  20127

邮箱地址:dongmin1948@yahoo.com.cn

 

 21世纪是揭开电磁场电磁波本质秘密的时代!

21世纪是恢复,发展,完善以太论的时代!